税务注销是指纳税人主动申请或国家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即取消纳税人资格和登记,终止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受到的税务管理。
税务注销适用于以下情况:
1.企业解散、清算的。
2.个体工商户注销、停业、歇业的。
3.法人机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撤销的。
4.其他需要注销纳税人资格的情形。
在这些情况下,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递交注销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税务注销手续。
税务注销的办理流程如下:
1.办理注销准备:提交注销申请资料,包括申请表、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
2.税务机关审核:根据申请资料,税务机关进行资格审查和核实。
3.确认无误后签署注销批复: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签署纳税人注销批复,并告知纳税人注销后应履行的纳税义务。
4.代收代缴等清算工作:注销后,纳税人应完成代收代缴等财税清算工作。
5.注销登记: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申请,进行税务注销登记手续。
税务机关对注销后的纳税人有以下要求:
1.继续承担纳税义务:纳税人在注销后可能仍需履行一些税收义务,如与税收保全、查验有关的事项。
2.提供历史纳税记录:注销后的纳税人需要向税务机关提供历史纳税记录,作为与历史税收事项相关的证明。
3.补缴未缴税款:注销前未缴清的税款,纳税人需在注销后按规定程序补缴。
税收撤销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未进行纳税登记的行为进行纠正,即撤销其纳税义务。
与税务注销不同的是,税收撤销是税务机关在发现纳税人未进行纳税登记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并不需要纳税人的申请。
税务注销是纳税人依法取消纳税人资格和登记的一种行政行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申请、审核和手续办理。注销后的纳税人仍需履行一定的纳税义务和税务机关的要求。与之相对应的税收撤销则是税务机关主动对未进行纳税登记的行为进行纠正。税务注销和税收撤销,是税务机关管理税收秩序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维护税收征收的公平公正。